• slider image 53
  • slider image 60
:::
新聞訊息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 - 最新消息 | 2025-08-19 | 點閱數: 65

 

準公共逐利/園所濫用補助違規率高 專家示警稽查不力

2025-07-31 07:30聯合報 / 記者董俞佳
img

準公共幼兒園出現新型營利模式亂象,違規裁罰率高達三成以上,很多違法行為曝光,是來自
家長、媒體或民代揭露。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準公共政策走味?政府砸錢補助協助家長平價育兒與提升教保品質的「準公共幼兒園」,出現新型營利模式等亂象,有園所「為準公共而生」,各名義遭濫用,補助費、餐食費因缺乏監督,成為有心業者的盈利提款機?甚至延伸課程也能變為業外收入?幼教團體齊聲示警:別讓公帑成了私利後門。私立幼兒園申請納入準公共幼兒園機制,除了園內人員的薪資由政府補助之外,也補助設施設備費、親職教育
講座、課程教學輔導費等等。

準公共快速擴張 暴露嚴重結構性隱憂
    全教總幼委會主委楊逸飛指出,政府補助的硬體設備、研習活動、講師鐘點、資料費等項目,都可能成為資金靈活運用的空間。而幼兒園支出大宗的「餐食費」,因準公共無強制規定公開招標,也可能成為利潤來源,例如以成本較低的稀飯、炒飯取代均衡餐點。此外,下午延伸課程等「業外收入」方面缺乏完整監管,導致操作空間極大。
    楊逸飛認為,教育部雖設下「公立+準公共」占比達六成的政策目標,盼藉此對抗少子化與平衡城鄉資源,但目前準公共快速擴張的同時,也暴露出嚴重的結構性隱憂。
    一名不具名的準公共業者指出,準公共雖然不查帳,但學生人數、百分之百的收入跟八成左右的成本(薪資、房租)都被政府掌控,剩下一成左右的水電、伙食、教材,這些到底剩多少是否公開有何意義?如果要說加入準公共是分一杯羹,那同樣是政府資源投入、民間機構承接的非營利何嘗不是?
    這名業者表示,過去7年來,準公共的收入上限跟薪資下限,都直接由教育部管理,原本招生不好的,加入準公後每年改善設施設備,教保人員薪資調漲7000至到1萬多元,讓許多園所都變得更好,這是造福幼兒。

違規靠家長民代揭露 地方沒人力稽查
    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郭明旭指出,近年準公共幼兒園的違規裁罰率高達三成以上,實際亂象可能遠超統計數據。「很多違法行為之所以曝光,並非靠稽核,而是來自家長、媒體或民代揭露,地方根本沒有人力有效稽查。」他說。
郭明旭點出,常見違規包括:不當對待幼兒、師生比不符、聘用未具資格人員、超收費用與學生、甚至借牌經營等,早已成為部分私幼與準公共幼兒園的「日常現象」。他痛批教育部長期束手無策,只靠評鑑粉飾太平,「但這些評鑑毫無效果,根本無法防止亂象」。

    以新竹市近期遭揭發虐童的準公共幼兒園為例,郭明旭指出,該園從2024年12月至今年3月就累計14項違規,包括師生比不符2次、聘用無教保資格者2次、借用他人牌照經營2次,這些都可能是導致不當對待的關鍵背景。

教團:不該排擠真公共 補助監督該並行
    幼教產業工會理事長許文菁也批評,補助政策不應成為讓業者牟利的康莊大道。她強調:「如果準公共無法保障師資穩定、課程品質,那就是在排擠真正投入教育的優質園所與人員。」
    她建議,準公共資格審查應更嚴格,新設園應有穩定營運歷程與品質評鑑後,方可納入體系,補助也應與評鑑結果、師資穩定、實際收托情形連動,優先補助真正有品質的園所,同時加速協助公幼增設與擴班。
    郭明旭表示,教育部應立即以「非營利幼兒園」的監督標準強化管理準公共體系,並儘速規劃政策落日機制。長期目標應該是大幅擴充真正的公共化單位,包括公立、非營利幼兒園與教保中心,而非繼續用假的公共化敷衍人民。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