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的1年/2歲幼幼班搶破頭 提高女性職涯中斷風險聽新聞
2025-06-24 07:30
聯合報 / 記者董俞佳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公共化幼兒園,提升3至5歲幼兒的就學名額,但銜接0至2歲與3至5歲間的2歲專班(幼幼班)卻不足,以致孩子好不容易度過漫長的托嬰階段,但滿2歲若抽不中幼幼班,就無法送入平價穩定的公共化幼兒園, 許多家長因此難以平衡工作與育兒,成了最難熬的1年。這段「育兒斷層」成為雙薪家庭最大困境,也恐成女性職涯中斷的高風險。
各縣市公共化幼兒園抽籤已陸續落幕,從各縣市數字可發現,2歲專班(幼幼班)仍然擠破頭。以高雄市、台中市、雙北等五都縣市來說,無論公幼或是非營利幼兒園,2歲班的名額幾乎完全滿額,各地區的幼幼班備取從數十名甚至上百名不等,高雄市更有幼幼班備取到近200名。
「每年6月的抽籤,對雙薪家庭來說簡直是一場命運審判。」一名張姓家長這樣形容。她說,原本以為公共化幼兒園應該很好抽籤了,沒想到身邊許多朋友仍無法抽中幼幼班,因為育嬰留停最長只能請2年,她只能先拜託長輩幫忙照顧孩子,等到明年6月再繼續抽籤。
師生比高、成本高 幼幼班設置難,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黃雅雪指出,過去教育部的學前教育僅涵蓋4至6歲,2至3歲長期歸屬社會局管理,直到近年才因家長需求與少子化壓力,陸續推動公幼設立2歲專班,「但這種設計原本就不是從頭建構完整,而是補丁式加上去的結果,才會導致設班永遠跟不上需求。」
全教總幼委會主委楊逸飛指出,許多公幼是小學附設幼兒園,若要增設幼幼班,需與小學端共同評估衡量。但小學又會有音樂、自然、專科教室等需求,導致空間盤整寸步難行,「很多公幼也想設也沒地方設,最後只能作罷。」
新北市教育人員產業工會幼委會主委許家蓁補充表示,幼幼班須設置獨立廁所、專屬空間,在老舊校舍中工程困難、經費高昂。她舉例,以新北市來說,「一間幼幼班國教署補助才150萬元,其餘補助款是縣市自籌,要改善環境空間,如挖排水管、重新裝修,還要添購教玩具或設備,根本不夠」。新設非營利園所可預先規畫幼幼班空間,舊有公幼則寸步難行。
幼幼班的師生比為1比8,高於3到5歲班的1比12,造成師資與人力成本也較高。有業者指出,現況是經營者若開幼幼班,收入沒增加,老師卻要多請,根本划不來,這是很實際的狀況。
幼幼班擠爆 3到5歲班卻現招生不足
都會區如台北、高雄、桃園等人口密集地區幼幼班需求旺盛,有高雄的非營利幼兒園甚至出現「備取近200人」的現象。反觀3到3歲班卻因名額大增,許多園所招生不足,還有園所得裁班,甚至成為一師半班的狀態,形同資源錯置。楊逸飛建議,對於這樣的狀況該如何有效將資源與人力進行轉換,應該是政府需要積極正視的,才不會讓現有的量能空轉。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王兆慶表示,從近4年數據來看,公共托育2歲幼幼班真的很旺,全國公幼收托2歲幼兒的人數成長達2倍。即使如此,還是有排隊候補的現象,可見仍然供不應求。建議各地方政府,可以開始將部分公幼招生不滿的5歲班,轉型為2歲班,以因應家長需求。
黃雅雪表示,教育部應改變過去被動應對的模式,主動規畫各地幼幼班布局,並提高補助與政策誘因,引導私幼、非營利園所積極參與。台灣積極推動幼兒園公共化,提升3至5歲幼兒就學名額,但銜接0至2歲托嬰與3至5歲間的2歲專班(幼幼班)卻不足。
全家盟輔導理事長彭淑燕指出,現在雙薪家庭已成主流,三代同堂日益稀少,家長幾乎難以靠家人支援完成托育工作。她表示,教育部不能再裝不知道,現在家長每年排公幼2歲班排到無語問蒼天,是制度無作為的結果。
她表示,應對新設園所明文規定2歲專班比例,舊有園所則應限期設置,否則即喪失公共化的正當性。若少子化是國安危機,那2歲幼幼班就是第一道防線,不能再被忽視。
教育部統計,從2017年到2024年,全國公共化幼兒園累計增加3699班,其中2歲專班,已增設1160班,目前全國2歲專班已逾6000班,2025年2歲專班預計再增設100班,113學年度2歲幼兒入園率已達到55.3%,較105學年度增加近40%。
教育部表示,教育部持續協助各地方政府於有需求之行政區增設2歲專班,且就平價就學名額充裕地區,視各園情形引導逐步將部分3至5歲名額轉置為2歲專班,並納入各地方政府教保服務中程計畫、一般性補助管考核機制及定期召開列管會議,督導各地方政府如期增設。此外,亦獎勵準公共幼兒園招收2歲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