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53
  • slider image 60
:::
新聞訊息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 - 幼托新聞 | 2019-05-02 | 點閱數: 2629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396-%E6%BA%96%E5%85%AC%E5%B9%BC%E4%B8%8A%E8%B7%AF8%E5%80%8B%E6%9C%88%E3%80%80%E7%82%BA%E4%BD%95%E5%AE%B6%E9%95%B7%E3%80%81%E6%A5%AD%E8%80%85%E9%83%BD%E4%B8%8D%E6%BB%BF%EF%BC%9F%E5%85%92%E7%9B%9F%E8%AA%BF%E6%9F%A5%EF%BC%9A%E9%80%BE3%E6%88%90%E5%8F%8D%E6%98%A0%E4%B8%8D%E5%90%88%E7%90%86%E7%8F%BE%E8%B1%A1/

2019.05.02  by 黃怡菁 (親子天下)

準公幼上路8個月 為何家長、業者都不滿?兒盟調查:逾3成反映不合理現象

政府推準公幼,卻引起不少業者、家長反彈(圖非準公幼)。照片:黃建賓

公共化幼兒園上路8個月,去年10月全台有275所私幼簽約,到今年3月底310所加入,5個月來僅增加35所。根據兒盟調查,就讀準公幼家長有31%曾遇收費、品質不合理現象,卻敢怒不敢言;私幼業者也反彈,認為收費上限訂太低。用意在減輕家長經濟負擔的幼兒園就學補助政策,為何家長、業者都不滿意?《親子天下》記者深入採訪,帶讀者了解爭議。

2018年8月,準公共化幼兒園於非六都縣市正式上路,然而政策實施未滿一年,卻已衍生諸多亂象,私幼業者加入意願低落、教保員薪資未達標準、設備補助經費流向不明都成為準公幼令人詬病的原因,不合理收費更引起家長不滿:「為什麼實際的收費,跟政府說的不一樣?」

今年4月8日,兒童福利聯盟公布「2019台灣幼兒家長使用準公托(幼)服務現況調查」,自今年3月7日至3月15日發出網路問卷,檢視「準公共化」這項政策對家長與幼兒的幫助。

在幼兒園的部分,共蒐集2,400位家長問卷,就讀於非六都(六都尚未上路)準公幼的家長占450位,曾遇準公幼不合理事項的家長為141位,約占就讀準公幼家長31%。兒盟調查發現,這些曾遇準公幼不合理事項中,以實際付費超過政府公告金額最多,占57%,其他與費用有關的項目還包括簽約後費用被調漲、各種巧立名目的收費等。

準公幼家長遇不合理前5名,3項與收費有關

常見的不合理收費如縮減收托時間、加收延拖費,並將體能課、音樂課、生活美語課調整為「晨光社團」,每月另向家長加收1,200元的月費。

為何業者更改收托時間、變相加收才藝費?

「扣掉政府補助後,每個月還是要繳近1萬元的費用,」一位匿名家長在兒盟的問卷裡寫道。「園方還將才藝課程名稱改為『多元課程』,並一次性收取整學期費用 3,000 元,算下來每個月多繳了500元,」除了兒盟外,就連全國教師工會亦接到家長匿名投訴。

全教總理事長張旭政受訪時表示,準公幼上路一年以來,最常見的不合理收費是增加才藝課程,他舉例,過去私幼托育時間為9小時,加入準公共化之後,有些園所托育時間改為8小時,「園方會將減少的那一個小時變成社團時間,藉此向家長多收一筆才藝費,每個月收費從500到1,200元不等,」張旭政表情無奈。

兒盟調查,家長抱怨準公幼品質低落的項目還包括:食物的選擇性很少、餐點品質不好、師資汰換率高等等,兒盟政策中心主任李宏文指出,這份調查驗證了兒盟一直以來的擔心:「以購買私幼服務的方式不僅無法確保照顧品質,更容易出現變相漲價的狀況。」準公共化機制是否真能如政府預期降低家長育兒負擔、提升照顧品質,這份調查結果,加強了兒盟的問號。

現有的《幼兒教育及照顧法》雖明文規範私幼業者不得私自漲價,且收費項目及數額需先經各縣市主管機關備查才能向家長收費,否則政府有權解除準公共化契約,但曾協助私幼老師及家長投訴的張旭政認為,這些規定未必能遏止收費亂象。

他透露,兩年前,全教總曾私下進行大規模的私幼老師調查,蒐集了上百筆私幼園所問題,「我們向教育局投訴,但最後查一查的結果都是沒有問題,」地方政府有限的人力與經費,增加了積極稽查的難度。

兒盟過去也曾多次向教育部反映,準公共機制所產生的收費亂象,但滿心的憂慮,卻只被一句「家長可以去檢舉」草草帶過,「他們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怕被拒學而不敢去投訴,」講到這裡,李宏文語氣憤慨。

家長的害怕究竟由何而來?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點出了關鍵:家長與私幼緊密的互相依存關係

家長不敢投訴,憂遭喪失入學資格

根據教育部統計,2018年共有53萬7,018名幼兒就讀幼兒園,其中,就讀公幼的幼兒數為15萬4,702名,能擠入公幼這道窄門的不到30%。換句話說,剩餘七成幼兒家長只能從私幼與自己帶之中二選一。

選擇私幼的家長,往往為了找離家近、接送時間方便又有教學口碑的園所,只能四處打聽、付錢先卡位,這樣的情景,相信對許多家長而言都不陌生。新北市便有私幼業者私下透露,她的幼兒園早已排隊排到2022年,一位難求的程度絲毫不輸給公幼。

正因如此,若遇違法狀況,家長往往傾向忍氣吞聲,「如果選擇投訴,那家長可能會遭幼兒園拒絕入學,而若讓幼兒園被裁罰,最後減少招生人數或停止招生,也損害入學權益,」王兆慶說。

知名Facebook粉絲專頁「靠北惡質幼兒園」版主受訪時亦表示:「一被發現是誰投訴,小孩就不用繼續念了。」家長既要面臨自己孩子被拒絕入學的風險,又要承擔讓其他幼兒轉學的可能。

王兆慶進一步補充:「如果是讀準公共化幼兒園,家長一投訴下去,可能會讓大家失去每個月4,500元的補助!」就連向民間團體投訴,家長也不敢出席記者會或進行電話連線,對家長而言,投訴的成本實在太高,長期下來,便形成敢怒不敢言的狀況。

準公幼增收費用,仍對家長有利?

「不是變相漲價,是還來不及申請,」新北市某私幼業者私下透露,漲價需要經教育局同意,在還沒向教育局申請前就向家長收費,的確容易讓外界誤會。此外,部分超過收費標準上限的私幼,為了加入準公共化幼兒園,有可能會降低收費,「我原本每個月的收費是1萬1,500元,加入準公共化幼兒園後,我每個月只能收1萬元(政府訂的收費上限),多出來的1,500元我可能就會從早托或課後延拖費跟家長收,」業者舉例。

部分業者、家長這樣認為:「業者雖變相多收費用,讓家長每月多付一兩千元,但還是比沒有補助划算」,甚至有部分家長認為自己「賺到了」。這樣的氛圍,更讓其他不滿的家長更不敢、不願投訴。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

4月25日,國教署舉辦新北市準公共幼兒園機制說明會,邀請超過百位私幼業者到場了解政策內容。有業者提問:「加入準公共化是否規定收托時間?」以及其他外界關心的收費問題,國教署副署長許麗娟回應「現在怎麼做就照舊」,她提醒業者,以維持目前的營運模式最好:「若本來沒收費的項目開始收費,家長會怎麼感受?變化最少對大家最好。」

然而教育部以「建議取代強制」的方式,依舊無法遏止未來業者漲價的風險,張旭政擔憂此舉恐造成政府重大財政負擔,最後不利的還是民眾。

面對準公幼的問題,與其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作法,民間團體一致認為「建立完善的公共化教保體系」,對家長和國家發展來說才是最好的藥方。

「我們實在花費太多心力在準公共化這個議題上了,但是其他議題如擴大公共化托育、家長臨托需求,都沒有被討論到,」李宏文毫不諱言;王兆慶也持相同看法,他認為政府應該將全力擴展公幼,「擁有更多公幼的選擇後,家長才敢跟政府一起來監督準公共化幼兒園,制衡的力量不會只靠政府的勤加查核,」他說。

2018年8月,準公共化幼兒園先從非六都的縣市上路,至當年10月初,共有275所簽約加入準公幼;2019年8月1日,準公幼將於六都上路,但六都業者認為收費標準上限不利營運,國教署已將上限從每月收費9,000元調整為1萬元,但六都業者加入意願仍舊不高。據國教署統計,符合調整收費上限後標準的私幼,全台共有2,202所,截至今年3月28日止,簽約加入成為準公幼,卻僅有310所,5個月來僅增加35所。

若再加上令人詬病的不合理收費問題與稽查制度,讓準公共化幼兒園上路以來爭議不斷。教育部雖站在鼓勵業者參與的角度持續調整政策,但要怎麼解決收費問題,讓家長真正享受到「平價教保」服務,仍有待社會大眾進一步的檢驗。

延伸閱讀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