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碼育兒補助 家長獲益了嗎
原文刊載於2020.08.17《蘋果日報》論壇版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00816/3QQF3C7J4TGDQNIJGM2QPSP73A/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200817/35YUIBKSLMXTNLAFAUX4VBR53E/
紙本請見附檔
育兒津貼遭質疑只是把市場價格拉高,一來一往之間,減輕家長的負擔實在有限。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資料照片
蔡志杰/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執行祕書
新學年甫於8月開始,對於公立幼兒園收托量不足的現象,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建議家長,準公共幼兒園品質、月費也與公幼差不多,並表示為鼓勵私幼加入準公共化,北市祭出「三支箭」優惠,加碼補助通過評比的園所。接著,蔡英文總統於總統府員工家庭日活動上,再次宣示「0到6歲國家一起養」,未來4年內持續加碼幼托補助及育兒津貼,以減輕家長送私立園所的托育負擔。
只會徒然拉高市場價格
這些補助看起來響亮,但家長真的能夠獲益嗎?先從另一項補助政策談起,為促進國內旅遊,從去年起有國旅補助,當我們在飯店網站看到房間標價,聯繫飯店要使用國旅補助時,就會發現飯店給了另外一個較高的價錢。那是因為業者覺得,既然政府補助讓民眾的負擔減少了,那就有空間抬高價格,反正不賺白不賺。相信很多民眾都有這樣的「有感」經驗。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育兒津貼,既然政府補助減少了家長支出,私立幼托業者就覺得還有調漲學費的空間,育兒津貼只是徒然把市場價格拉高而已,一來一往之間,減輕家長的負擔實在有限。即使政府對於學費有所規範,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政府監管力度不夠,只要上網搜尋幼兒園超收學費,就會跳出許多案例:有的巧立名目,例如冷氣費、教材費;有的假藉不應存在的才藝教學,將沒額外收費的與有收費的孩童區隔對待,以此裹脅家長必須參加;有的業者同時經營課後安親班,額外收費就以安親班的收據來躲避稽查。
為何政府無法有效制止這些收費亂象呢?罰則太低、業者獲利遠大於損失當然是重要原因;其次,政府現在為挽救偏低的出生率,要拚幼托的收托量作為政績,而公共托育的服務量又不足,於是在稽查裁罰私立業者時便投鼠忌器,怕嚴格執行只會更減少市場供給,於是形成一種惡的政策循環:越是依賴私立業者,不肖業者越有恃無恐,反而無法回到正軌經營。
提升公共化比例淪口號
其實在蔡總統以及蔡副市長的政策言談中,都有提到公共化托育(包括公立以及公辦民營)的收托量應該增加,比如蔡副市長提到目前托育服務的公共與私營比例大約為3:7,未來希望能扭轉為7:3,但大約是行銷式的政治宣傳讓政府覺得撒錢比較容易收攏人心,於是現金補助成為政策主流,提升公共化比例常淪為口號。
作為基層第一線托育工作者組成的組織,我們從過去就一直主張,對於托育服務公共化比例的提升,中央政府應逐年訂立明確目標並確實執行。公立與公辦民營的托育機構,直接由政府運作,或是受更高度的政府監管,托育品質及收費才真是正軌經營。唯有將公共化托育的比例提高,不肖私營業者的空間緊縮,才會有壓力必須改正,才能夠扭轉惡的政策循環為善的循環。政府與其將民眾納稅錢拿去抬高市場收費價格,不如將政府預算直接用來擴大公共化托育,建立更多公立與公辦民營的托育機構,以直接減輕家長們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