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53
  • slider image 60
:::
新聞訊息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 - 幼托新聞 | 2021-10-26 | 點閱數: 2026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1095

《親子天下》網站  2021-10-26 00:00 更新:2021-10-26 16:33  by 黃怡菁

《親子天下》網站的「你看不見的違規幼兒園真面目」專題報導

 

安心幼兒園哪裡找?《親子天下》統計2018年至2021年5月初的六都幼兒園裁罰紀錄,發現曾被裁罰的園所高達843間;換算下來,六都竟然有將近3成的私幼都曾違規過。

六都近3成私幼都曾違規過,安心幼兒園哪裡找?

shutterstock,圖為示意圖,與真實案例無涉。

 

本文重點摘要

一年300間私幼被開罰,聘用違法師資成違規大宗

違規原因一:商業邏輯如烏雲壟罩幼兒園

違規原因二:全台幼教老師荒,不合格師資問題嚴重

面對違規亂象,如何解?

解方一:加強稽查人力與量能

解方二:挹注相關經費,加強輔導

解方三:建置真的公共化托育

 

「女童幼兒園游泳課溺斃。教保員涉過失致死起訴」今年5月,一則令人心痛的事件躍上新聞版面。事件起因為新北市私立福林幼兒園僅有一名教保員負責照顧18名幼童,未能及時發現其中一名4歲女童溺水,住院一年多後,女童宣告不治。

雖然法院依過失致死罪起訴相關人員,但卻換不回一條幼小生命的逝去。乍看之下,這是一起意外事故,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根據現行法規,幼兒園每15名幼兒,就要有一名教保服務人員,若福林幼兒園當初遵守法規,不幸便不會發生。

遺憾的是,這起違規事件僅僅是冰山下的一角。2019年,新北市板橋皇佳幼兒園遭踢爆超收學生,並將90名孩子擠在密室裡逃避稽查。2020年,台北市內湖區私立奧斯福爾幼兒園被爆超收7萬多元學費,被教育局開罰6,000元。2021年,彰化市圓周上鼎幼兒園遭爆不當對待幼生,老師被法官判處傷害罪......諸如此類的新聞,幾乎每年每月都持續上演。

 

一年300間私幼被開罰,聘用違法師資成違規大宗

這類的事件看似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若攤開數據,會發現我們離違規幼兒園的距離其實並不遠。《親子天下》統計全國教保網的數據發現,自2018年開始,六都有843間私立幼兒園有過違規紀錄。以私幼平均間數約略3,000來計,六都有高達三成的私幼都曾因違規被罰。

深入數據核心,以109學年度的裁罰紀錄來看,六都私幼最常違規項目依序為不合格師資(23%)、超收學生(21%)、超收費用(10%)。檢視六都各縣市違規樣態,則發現台北、新北與高雄無照教師情形違規最嚴重,桃園、台南則是超收學生問題嚴重,台中則是頻繁發生師資異動未報備的狀況。

六都私幼最常違規項目

資料來源:全國教保資訊網/整理製表:親子天下。

六都私幼最常違規項目

資料來源:全國教保資訊網/整理製表:親子天下。

 

細看109學年度六都有違規紀錄的園所,以新北市私立南蒂亞、媞家寶幼兒園違規次數最多,單一園所就有8次違規;其中南蒂亞幼兒園因聘用不合格師資、師生比不符等違規遭裁罰59萬7,000元。然而這還不是單一園所最高裁罰金額,台北市私立何嘉仁南港幼兒園因超收與設施設備問題,今年5月遭裁罰近85萬,創下北市近5年來最高罰鍰。

致力於改善幼教現場勞動環境的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郭明旭指出,這些裁罰數量其實還不能反映真實幼教現場的狀況,因為每個縣市每年的稽查量能、開罰情形都不相同,所以很可能有更多的違規黑數未能被看見。

 

違規原因一:商業邏輯如烏雲壟罩幼兒園

為何違規事件不斷發生?「道理很簡單,要賺錢啊,」郭明旭幾乎不假思索回答。在私幼最常違規項目裡,超收學生和超收費用的比率名列二、三,凸顯商業邏輯在私幼營運裡的重要性。

郭明旭以超收學生舉例,今年因超收53人,被裁罰84萬3,600元罰鍰的何嘉仁南港幼兒園,月平均收費為1萬5,918萬元,光算超收學生的費用,一個月就可增加84萬的收入,一學期下來收入恐超過300萬。對比台北市教育局裁罰的金額,也不過是業者一個月的收入,「收入跟裁罰相比差距這麼大,當然要繼續超收學生啊,」郭明旭說。

以超收學生來說,多收一名學生就是多一筆收入,但是幼兒園在照顧幼兒上有嚴格的師生比、活動空間面積,因此學生名額也有所限制。不過有許多幼兒園為了隱蔽超收問題,可能會把學生藏在學校各種違建、陰暗角落、員工專用辦公室,「但這很容易造成公安問題,」中華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理事長陳淑琴指出,一但業者把孩子帶到密室或其他家長根本不熟知的空間活動,發生意外時,誰來負責?

超收費用也是一致的商業邏輯,雖然企業有營利考量,由幼兒園訂定學費再由家長決定是否買單本天經地義,但是主管機關對幼兒園收費有明確的收費規範,各種收費項目、用途乃至於退費等都有規定,且須登錄在全國教保網供家長參考。因此,像是入學後再向家長收取教保網上沒登錄的費用、或是巧立各式各樣的收費項目,例如才藝費、冷氣費、電子聯絡簿等費用,來增加商業利潤都是違法。

同時,為了增加獲利空間,業者也會刻意節省成本,忽視幼兒安全。靠北惡質幼兒園便曾接獲家長投訴,有業者因節省成本放置多項損壞設施,如生鏽的腳踏車、沒有腳踏板的三輪車供幼童使用;又或是購入便宜食材,不僅每週的菜色幾乎都重覆,更常常為了省成本只給孩子吃便宜的蔬菜。其他省成本的方式還有用廉價的薪資待遇聘用老師、使用早該被汰換的不合格娃娃交通車等。

「不論是超收費用或是超收學生,在私幼都很常見,」一名在私幼工作五年多的幼教老師小敏(匿名)說。她透露,過去待過的每一間園所多多少少都會有類似問題,「因為學校要租房、又要付老師薪水,要達到平衡收支的話難免都得超收,」小敏對此顯然已見怪不怪。

賺錢看似是最簡單的違規理由,但背後仍有其他因素左右業者是否跨越法律紅線。

曾任幼兒園園長逾十年以上的牧村文教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何翩翩指出,過去她在現場看到的經驗,有部分的園所是受到家長的人情壓力,因此才會出現超收學生的現象,「特別是口碑好、很 top 的學校,就更容易有家長來拜託學校多收學生,」家長對名校的迷思,讓抗拒不了人情壓力的園所,產生了超收學生問題。

中華民國兒童教保聯合總會理事長王超敏則認為,還有些園所是真的不熟悉法規,或是來不及將收費項目登錄全國教保網的系統,才會形成違規。

儘管各縣市政府針對超收問題早已祭出相關辦法來應對,但裁罰的金額還是遠遠低於賺取的利潤。例如,雙北便曾修正「處理違反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事件裁罰基準」,針對超收問題按違規次數、超收學生數裁罰,比中央規範更為嚴格,但今年被罰高達近85萬元的何嘉仁南港幼兒園,其裁罰金額不過也是園方一個月的收入,不少幼教學者認為裁罰的嚇阻力仍舊不足。

 

違規原因二:全台幼教老師荒,不合格師資問題嚴重

超收涉及到業者的營利問題,但聘用不合格師資,卻可能與產業結構問題有關。在所有裁罰紀錄中,不合格師資的比例逼近四分之一,意味著在園內照顧、教學的老師可能是沒有教師證、或是非幼教相關科系、學程畢業的教保員。

「現在是全國都找不到老師。」身為主管機關,台北市學前教育科科長吳青娟不諱言地說。何翩翩也以過去在幼兒園服務的經驗表示,曾經徵老師徵了一年才終於有人來應徵。

根據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的調查,每年約有4,000名幼保相關科系的畢業生,然而,由於照顧工作的繁複、薪資問題等,造成教保人員的流動率高,即使願意投入幼教職場,往往也傾向進入待遇、福利穩定的公共化托育體系任職。

私立幼兒園教師的薪資有多低?細看主計處2020年各產業薪資調查結果,幼教業平均薪資僅有2萬7,000元;而根據1111人力銀行產業薪資統計,工作3到5年的幼教老師薪資中位數為2萬8,500元。

「如果忽視師資問題,結果就是孩子可能是給良莠不齊、不具幼教專業的人來照顧,家長真的能夠安心嗎?」全國教師工會聯合總會副秘書長楊逸飛直言。

合格師資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合法」,更重要的是具有幼兒教育專業基礎,了解孩子的生理特性,才能發展出適合的互動策略。楊逸飛舉例,面對孩子哭鬧,一般大人很容易失控,容易用打罵叫孩子不准哭,但具有幼教專業的人會了解兒童的情緒是源自於大腦皮質發展還未成熟,會用引導的策略去幫孩子體察情緒。「學校如果沒有聘用專業的師資來照顧孩子,孩子被不當對待的風險也較高。」

面對師資難覓的困境,教育部也給出解套方案。陳沛雯說明,根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施行細則》,當刊登徵才公告30天以上都招不到教保人員時,可報備教育局,暫時先聘雇非教保科系的大專畢業生進園當代理老師,但對業者而言幫助有限。王超敏指出,一來政府政策宣導不夠,有很多人還不清楚可以找代理老師,二來是行政程序繁複,很多園所急著用人,對園方來說緩不濟急。

 

面對違規亂象,如何解?

私幼違規問題嚴重,該如何改善眼前亂象?《親子天下》根據專家、學者及地方教育局建議整理三解方。

 

解方一:加強稽查人力與量能

針對違規亂象,最立即有效的方式是透過不定期稽查來檢視幼兒園是否合法。根據《幼照法》規定,縣市政府有責任對市內幼兒園進行監督、管理、評鑑與稽查,「但法規擺在那,政府就是有人投訴才查,沒查根本就不會發現違規,」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簡瑞連氣憤指向政府「不告不理」的態度。

王超敏也持相似觀點。他以超收的問題為例,認為政府應該很清楚幼兒園超收問題,「為什麼問題這麼誇張?因為政府就不告不理啊,政府應該要更積極去落實稽查、取締違規,讓整個幼教環境更好才對。」

此外,中央也並未規範一致的稽查次數、頻率,由地方政府自行裁量,「這導致各縣市的標準很不一,有的縣市沒有積極稽查,根本抓不到違規,當然就沒有裁罰,所以一個縣市的裁罰率很低,不代表私幼的辦學品質相對良好,」郭明旭語氣無奈。

但是地方主管機關的稽查量能取決於地方教育局的人力與資源是否充足,去年10月便有媒體報導,新北市幼教科僅有15位專責稽查人員和協助園務管理的職員,要分攤新北市當時1,120間公私立幼兒園,平均一人要監督70多間園所的狀況,至今年7月底陳沛雯受訪時仍未改變。

針對問題,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指出,未來將爭取更多稽查人力來提高稽查的頻率與稽查件數,透過稽查來監督幼兒園的品質,保障孩子的最基本的學習與安全權利。

 

解方二:挹注相關經費,加強輔導

除了加強稽查的量能與強度,也有學者建議用輔導的方式看待幼兒園問題。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涂妙如則以輔導觀點來看待幼兒園問題。

她認為,真正要改善園所品質,應該要用輔導的方式,給予私幼一定的補助經費,協助園所改善人事、環境,才能讓園所有成長的機會。「像是補助教材費、設施設備等經費,都是友善機構成長的方式。」

她指出,不少家長是考量到地理、托育時間上的近便性,所以將孩子送到私幼;如果用裁罰或退場的角度來解決問題,對家長反而更為不利。

吳青娟也持相同觀點。「以台北市來講,對私幼都是以輔導而非裁罰的方式來提升品質,希望園所要依法辦學」。吳青娟舉例,台北市有建置幼兒園輔導機制,包含行政輔導、班級經營的建議、環境上輔導,每年度也會定期編列預算,補助私幼設施設備,也會提供諮詢,幫助園所合理運用經費。

 

解方三:建置真的公共化托育

要改善私幼的問題,「建置公共化托育、幼兒園」幾乎可說是民間團體、幼教學者的最大共識。

從六零年代開始,公幼與私幼的比例始終在4:6或是3:7之間擺盪,監察院更曾在2013年對此向教育部提出糾正。然而,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109學年度共有58萬3,406名幼兒就讀幼兒園,其中32%的幼兒就讀公幼、非營利幼兒園;有高達68%的幼童,只能就讀私幼。公私失衡的問題,淪為政府不願面對的沉痾。

為了解決此困境,行政院2018年推出「準公共化幼兒園」,向私幼簽約、購買教保服務,政府喊出每月家長繳費不超過3,500元、剩下學費由政府補貼差額的做法,期待以「公幼的價格」讓孩子就讀私幼。

然而準公幼本質仍為私幼,政府給了錢卻沒有相對應的監督,導致私幼常見的違規項目,亦發生在準公幼。更甚者,不少學者指出,政府給錢,反而讓某些經營不善的私幼起死回生。良莠不齊,成為家長與學者對準公幼的質疑。

看更多>> 準公幼只衝簽約量,不顧品質?學者建議3解方

公共化教保服務的理想值是多少?根據 OECD 先進國家水平,在法國、德國、瑞典等國,教保公共化的程度是7成公立、3成私立,顯見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私幼的高度市場化帶來百花齊放的學前教育,無論是雙語、蒙特梭利等,為學前教育帶來蓬勃的朝氣,但是,再自由的市場,也須有一套嚴謹的監督系統來規範安全的就學環境。

或許不合格師資、超收學生或費用,甚至是師生比不符等違規問題,對比「不當管教」似乎不會對孩子有立即性傷害,但是當孩子長期暴露在老師照顧不足、環境堪憂及活動範圍狹小的風險環境中,對幼兒的身心健康與安全,會不會已造成傷害?「我們以為的『沒關係』,會不會無形中對孩子造成一些後遺症?」何翩翩提醒。

違規零容忍,在政府年花費上百億預算發放各式托育補助時,也應以積極、主動的態度管理幼兒園,將孩子的安全擺在最優先序位,讓孩子能夠好好安心上學。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
:::